馬龍:我是中國制造今年應該是我最后一次參加全運會
體育資訊1月6日報道宣稱 當選“2024北京榜樣”年榜人物后,馬龍接受了北青體育的專訪,暢談起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來北京發展,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
時間回到23年前,“鞍山小馬”憑借努力終于成為了遼寧省隊的一員,但他的成長道路很快遇到了瓶頸,乃至跌入了低谷,13歲的馬龍一度面臨被省隊淘汰的境地。但肯于努力和懷揣夢想的人總是能抓住命運給予的機遇,來創造屬于自己的未來。彼時正值北京西城體校到當地挑選乒乓球苗子,教練關華安看中了馬龍,而馬龍也極為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跟隨關教練來到北京繼續訓練打拼。
回憶起當年這個抉擇時,馬龍向北青報記者坦承:“那是我人生和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選擇,一次了不起的選擇。當時自己雖然還是個孩子,但我也知道,北京乒乓球的整體訓練水平高,訓練環境好,來到首都打球有助于自己開闊視野,擴大眼界和格局。我不僅要感謝選中我的教練,也得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都非常支持我去北京發展。”
當時北京乒乓球隊的特點是女隊強男隊稍弱,女隊擁有張怡寧、郭焱等世界級名將,男隊中雖然也有高手,但整體實力和影響力無法跟女隊相比。潛力巨大的馬龍在張雷等教練的重點培養下,很快就綻放出了光彩,成為北京男乒的主力球員。2003年,15歲的馬龍入選國家隊。2004年全國錦標賽,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馬龍在男子團體賽中擔當北京隊的第一單打,更是在個人賽上擊敗了劉國正、王皓等名將,一路打進決賽,只是輸給了當時如日中天的王勵勤,獲得亞軍。
馬龍的天賦此時已經展露出來,北京隊給了他巨大的施展才能的舞臺,他的輝煌和內心中更大的夢想正是從北京起航的。
“不敢稱‘六邊形戰士’ ,我只是一個時期優秀的運動員之一”
馬龍是男乒歷史上唯一一位“雙圈大滿貫得主”,外界公認他力量、速度、技巧、發球、防守、經驗六個方面均衡且全面,沒有短板,于是“六邊形戰士”的稱號不脛而走。談到這個稱號時,馬龍笑著說,“說實在話,到現在我都不知道是哪六個方面哪六個邊,哈哈,這個評價有些過了,夸張了。我是專業運動員,從我個人的角度和認知來說,世界上不存在沒有缺點沒有弱點、所有能力都相同且處于最高值的乒乓球運動員,我自己當然也不是。”
至于說國際乒聯認證的“歷史最佳運動員”“歷史上最偉大球員”的贊譽,馬龍更是表示自己還沒有達到這個高度,“我畢竟沒有在劉國梁、瓦爾德內爾這些前輩的時代打過球,也沒有在正式比賽中與他們交過手,這些運動員都是我的偶像。或許在那個時代打球,我就取得不了現在這些成就了。我不能認同自己是歷史最偉大的球員,只能說我是最近10年、20年世界乒壇比較優秀的選手之一。”
“我是中國制造!祖國榮譽高于一切”
2019年布達佩斯世乒賽,馬龍在決賽中擊敗黑馬、瑞典選手法爾克奪冠之后,在賽場興奮地喊出“I'm made in China!”讓全場的中國觀眾和無數國內球迷感到熱血沸騰,并引起了年輕人的共鳴。“這場比賽,我不僅代表我自己,更重要的是代表中國隊,代表中國!”正是這種愛國情懷,賦予“中國龍”無限的動力,激勵他不斷前行。
馬龍談到這一次奪冠的經歷時說,“那一次是在歐洲進行的世乒賽,男單決賽中我對陣的又是擁有眾多現場支持者的歐洲選手,更加意識到了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和擔當,所以在以4比1獲勝之后,我在現場情不自禁地喊出了那句‘我是中國制造’。”
馬龍坦承,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因素,讓他當時如此激動和興奮。“那次世乒賽前我因為受傷七個多月沒有打國際比賽了,這是一種隔了許久重新回來的宣泄,最后我終于做到了。而且,拿到世乒賽三連冠的時候我都30歲了,確實很不容易。”他動情地說。
談起屢屢在國際賽場創造佳績、為國爭光,馬龍的一句話發自肺腑,令人震撼。他對北青報記者說,“你知道國家體育總局乒乓球訓練館里懸掛的標語嗎:‘為國爭光、祖國榮譽高于一切’,這時時刻刻鞭策著我們不斷努力前行,是所有進入到國家隊的運動員心中的第一要務,為國爭光已經深深刻入到每位國乒運動員的血脈里。”
“當選北京榜樣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耀,更是北京體育界的榮光”
“北京榜樣”主題活動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主辦,2024年是這項活動開展的第十一年。談及當選后的心情,馬龍表示,“非常開心和榮幸能夠當選北京榜樣,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耀,更是北京體育界的榮光。”這樣的表態再次體現出馬龍的大格局和謙遜的品質。
馬龍獲此殊榮,不僅僅是因為他作為北京運動員為國家和這座城市贏得了無數的榮譽,更在于他獨特的人格魅力,對乒乓球事業的熱愛,對體育精神的不斷追求和嚴于律己的運動員表率作用。
馬龍的成功離不開他的自律。一年到頭,他的生活軌跡基本就是宿舍和訓練館兩點一線。訓練館里,他總是來得最早,回得最晚。訓練、治療、貼球拍、換海綿,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他都有著嚴格的計劃。周末時光,當許多職業運動員進行放松時,馬龍依然如平日一樣堅持訓練,訓練館中常常留下他默默訓練的身影。正是熱愛、專注與堅持,鑄就了馬龍的傳奇冠軍之路,使他成為年輕選手們最好的榜樣,“龍隊”名副其實。“長期地嚴格要求自己,自律就變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馬龍總結道。
“全運會將是收官之戰,未來繼續為北京做貢獻”
出生于1988年10月的馬龍如今年滿36周歲,已經過了自己的競技巔峰期,馬龍非常清楚這一點。去年年底,馬龍退出了世界排名積分系統,但這并不意味馬龍會徹底離開乒乓球賽場。
和其他運動領域的高水平國家隊老將一樣,臨近職業生涯末期,都會選擇在全運會上繼續為自己的母隊效力,馬龍當然也不例外。談到這一點時馬龍說,“今年11月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行的第15屆全運會,應該是我參加的最后一次全運會了。我現在仍在為這次重要賽事努力訓練,但運動規律告訴我,這并不容易。如果屆時我的各方面能力指標都達到要求,我會義不容辭地為北京而戰。”今年的全運會,將是馬龍第五次代表北京參賽,在之前的四屆中,他在2013年和2017年曾經兩獲男單金牌,2013年和丁寧合作贏得混雙金牌,2021年和王楚欽搭檔摘下男雙金牌,為北京代表團立下了汗馬功勞。
提及未來的人生規劃時,馬龍卻說得很實在,“我感覺自己在熟知的領域之外,其他方面還有很大的欠缺,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需要不斷地去學習和彌補。我的身份僅是一名乒乓球選手,是世界冠軍而已,目前的影響力也僅限于乒乓球領域。當然如果允許的話,我很榮幸也很希望在民間交流等方面多做貢獻。”
馬龍坦承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還沒有完全設定好,還需要進行思索和探尋。